风月

人生啊,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。

不再孤独——给《问灵及番外河流篇》的长评

其实在问灵正文完结之时便思索着写文评了,只是总觉得不得要领,无从下手,直到看到河流篇完结(其实你就是写不出什么……咳,言归正传)——

 

在我看来,如果把正文和河流放到一起来看,那么问灵正文写的是蓝忘机一人孤身证道,番外河流篇说的则是魏无羡回归悟情。这两个人像是走在彼此的生命轨迹上。蓝忘机想要证道的楔子本就是魏无羡,走他走过的路,证他证过的道,甚至一个人在这条道上越走越远,登峰造极,走出了这条轨迹上惊艳卓绝的前半个圆,而魏无羡被献舍回归,他一步一步地想要知道这些年在蓝忘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及至胆大包天地共情经历蓝忘机的这十六年,明白自己对蓝忘机的心意,乃是补全了圆的后半个,至此,圆满。

 


【论道】

先说正文吧,正文讲的是蓝忘机证道的路程。

 

以解开蓝愿的命魂锁印为契机,随后寒潭洞识海叩灵初窥灵道门径,南青山和天地万物之灵结丹得道,清河支援初露灵道锋芒,然后主持蓝氏大比解道,钱塘江琴剑双绝创调望海潮,乱葬岗受激入魔出魔道心通透,著书忘羡手札解鬼道灵道众生道,与鬼史定约游鬼门寻魂魄,以鬼道驱散纠缠魂魄之怨灵,忘羡曲响三日诉尽心意,然后了心愿心念驱避尘大道得证。蓝忘机这十数年生生凭着一点执念,满腔孤勇,几经生死,一身伤病但是坦然无畏。

 

而后无想山行鬼道悬天河镇压鬼门,最后开坛设讲解天地道法万众聆听,出道入道上窥天道,道心圆满,成就当之无愧的仙门第一之名。文章剧情精彩纷呈。

 

文里有许多很喜欢的片段:

 

比如蓝忘机的高光时刻之二。一是16里以灵道结丹,二是最后开坛设讲。一曲伽蓝,万灵响应,具是何其恢弘的大场面。前者是蓝忘机灵道初成,借万物之灵力为己结丹,后者是十数年后蓝忘机道法大成,将这从天地万物中悟得的法则再示于万众,论道传道,是一代宗师的气度。

 

再比如58里落雪前半夜蓝忘机和蓝启仁蓝樾围炉论琴问鬼道。蓝樾好奇问鬼道为何,此时的蓝忘机道心已至圆融,足以为师,他答“听琴得灵易,听万鬼同哭何难”,可见他是真的了解鬼道,他答“以鬼道入道得大神通,非大智大勇心志志坚不可为,亦需绝境契机”,可见他是真的了解魏无羡。

 

看时我同思追一样内心震动,其一是因为这是“姑苏蓝氏修为最高的几位长辈围炉论琴问鬼道”,是道法至理,听之醍醐灌顶,其二是因为此时的蓝忘机这样坦然地论起鬼道,心里究竟对修鬼道的那人尚存几分执念又有几分释然,是不是真的放下了。

 

“蓝忘机说完这一句便不再开口,只望着窗外的沉沉暮色出神,室中一时无人说话”,蓝忘机不知想着记忆里哪一处的心事,蓝启仁蓝樾闻道,觉着此时的蓝忘机和从前不同,思追心中震动,在场的各人心里都被激起一番心事,落在灯火剥啄的静室里,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了。

 

再比如57里,蓝忘机以心念催动避尘追着思追打,思追被追得满屋乱窜这一段,我观之忍俊不禁之余,心里却是惴惴,这时候的蓝忘机是从鬼门回来,他说他心愿已了,他说“他若不愿回,我又怎能,强迫他”——我一直不信蓝忘机真的放得下对魏无羡的这份执念,直到这一刻我知道了,他是真的能放下。唯有真正地入世之后才能谈出世,唯有入道才能出道。然而此时的蓝忘机凭心念催动了避尘——只有心无挂碍,才能凭心念催之的。而蓝忘机的红尘挂碍是他魏无羡啊,太上忘情非是真的无情,只是太苦了些,他也许真的永远等不到心中之人,遑论魏无羡根本还什么都不知道!

 

于是我又想到10的最后,10是蓝忘机初窥灵道门径,蓝曦臣感叹蓝忘机若真能到达道心圆满之境,无疑将会是姑苏蓝氏,乃至整个仙门站在最顶端的人,能上窥天道,留名仙史,然而蓝曦臣也知道这不可能,蓝忘机过不了情关,“一个情字,机缘始于此,也将终于此,真个是天意难为”——蓝忘机能得此道法,归根结底源于魏无羡,这是缘分亦是劫数。可蓝忘机却走得比蓝曦臣想象得更远了,不可能之事,蓝忘机做成了,他真的圆满了道心,成了仙门百家公认的第一人,可他于情字上太过自苦,好在心上人终是回来了。

 

“世事通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。”蓝忘机问道,问一已之道,也由己及人,问及千万人之道。在59里,他对叔父说“世情险恶,远比证道要难得多。求仙问道,总归是一人之道,而这世事之道,却是千万人之道。正自己一人的道心都千难万险,何况千万人乎?”其实此中道理与他所问之灵道是相通的,追文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蓝忘机所修之灵道究竟是什么,是如何做到的,如何就成了玄门公认第一,有意思的是,诸多的不解在番外河流篇里得到了解答印证——河流11里魏无羡理解《忘羡手札》的原话是“与其说这是一部集灵道鬼道于大成的功法,不如说是这世间种种愿力的运行法则,掌握了规则的人,如何不是玄门第一呢?”——

 

——醍醐灌顶。世间道理本有相通之处,蓝忘机修灵道,正名鬼道,其实都是顺应世间法则之举。大道至极,万法皆通。灵道顺应的是自然法则,是与天地万物之灵沟通,借万灵行事,蓝忘机听得忘机琴灵,与万灵相和结丹,创调望海潮,无想山悬天河镇鬼门,皆是通天地道法而为之。为鬼道正名顺应的是俗世法则,在59里他向叔父坦诚“凡事须得顺势而为,天势,人势,世势,逆势而为则粉身碎骨,想要遂自己的心愿,便得做那个得势者,操势者,甚至造势者”——想顺遂自己的心愿,若这心愿本不为世俗所容,那便做那个掌握规则的人!站在玄门第一位置的蓝忘机做到了,像河流07里说的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,群木成荫,则风不敢摧罢了”——所有的事情都有了解释。

 

无怪乎蓝叔父垂泪感叹他“心如琉璃,内外明澈,什么都懂,真的什么都懂”,“不仅有证道问天的利剑,还有洞察世事的明心”。看着蓝忘机一步一步地悟道证道论道,千磨万击,几经生死尤决然不悔,他的形象也一步一步地丰满,看着他一步一步地成熟,终至道心圆满的无上之境,感之敬之怜之。

 

有时候觉得问灵里蓝忘机的形象和阿草老师的头像很有相似之处,头像是忘羡二人探查吃人堡之后依约等候魏无羡的蓝忘机吧,正是十六年后的蓝忘机。长街寥落,夜行无人,蓝忘机就一人站在桥上,微微仰头看着天际明月,看不出在想着什么。

 

而我在想,过去那十六年里,蓝忘机是不是也很多次望过月亮呢,想着那不知是否会归来的人,想着与那人前一世的纷纷过往,他独自凭栏,任清霜落满衣襟,望尽天涯,无处寻觅,不知所归。——他孤身证道,虽至道心圆满,站在整个玄门的最高点,却“没有朋友,所有人都敬他怕他”,他太孤独了。

 

【论情】

要评蓝忘机,不可避免地要说到情。

 

“为遇一人而入红尘,人去我亦去,此生不留尘”,原著从一开始就奠定了蓝氏中人专情痴情的形象。

 

爱情是有几个层次的,第一个层次首先是悦其色,如《红楼梦》中贾宝玉每每忘情时,也曾将宝钗比作杨妃;第二个阶段是品性的完美和情感的丰富,宝钗博学多闻,其渊博而全面的学识不在黛玉之下,其为人处世随份圆融的成熟亦在黛玉之上。黛玉时时埋怨宝玉“见了姐姐,忘了妹妹”——说宝玉常常对宝钗忘情,这是有原因的,宝钗在前两个层次上的确略微高于黛玉,但宝玉最终选择的爱情对象是黛玉,而非宝钗,是因为宝玉对宝钗的感情并没有进入第三个层次。

 

黛玉从不说要宝玉求功名的“混账话”,宝玉听懂了黛玉的《葬花吟》,听之“不觉恸倒山坡之上,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”——爱情的第三个层次是建立在共同的人生境界上,在知己这个层次上,是灵魂和灵魂的交流。

 

忘羡的爱情就是建立在灵魂知己这一层次上的,也因此更为动人。

 

这一点,我觉得问灵写得极好。墨香的原著讲爱情,但于知己层面的描述似乎不甚明显,陈情令在这个层面极好——“你是我毕生知己”,“许我们一生锄奸扶弱,无愧于心”——把知己之情推到一个高度,妙极,但在荧屏上不可能再进一步了,于是阿草老师的这篇问灵在我心里就成了此中集大成者——

 

蓝忘机是这样爱魏无羡的,走他走过的路,证他证过的道,他足够知道了魏无羡当初走的是怎样的一条独木桥,甚至在这条道上走得更远,甚至在仙门百家面前为鬼道正名张目,不管世人如何诽谤,那都是他心里修非常道但行正义事的少年,即便他永远不回,亦无怨无悔。

 

魏无羡是能懂蓝忘机的,第一次听蓝忘机渡化走尸的伽蓝音,他便能听出其中罪己渡人的曲意。蓝曦臣能助忘机琴并不奇怪,毕竟兄弟连心,可魏无羡能合忘机琴,却是真的能解曲意,共情和鸣,笛声追着琴声去,幽幽相依,絮絮相抚,殷殷相劝——能如此了悟如此共鸣劝抚的,除却夷陵老祖,还能有何人呢?无怪乎蓝忘机会身心震动,叹出那一句“知音一何稀?”

 

其实自蓝忘机从鬼门回来日日在后山弹琴那时,我就在想,魏无羡你快回来吧快回来吧,真担心那样的含光君不定哪一日就羽化登仙了去,就像景仪思追担心的那样,像蓝叔父说的不是要出家就是要避世那样。那样的蓝忘机孤单地让人心疼,大道修至无上之境,于情字却始终求而不得,太上忘情,又岂是真的无情?如番外河流篇里说的,能真正救蓝忘机的良药,也只一个魏无羡罢了,他回来,就都好了。

 

在正文打上END的前一秒,他真的回来了。我开头所言的圆满,若没有魏无羡明了自己对蓝忘机的心意究竟不算是真的圆满,虽则毕生知己确然动人,然只是如此,对于忘羡终是意难平。蓝忘机是真君子,在知晓魏无羡对自己无意时,心痛之下仍不越雷池半步,不以恩义束缚了心上人,魏无羡则始终被蒙在鼓里,他不知道,不知道蓝忘机的知己和爱情都是他,直到看见了思追写的纸条,那些他从不曾知晓的心事才慢慢浮出水面来,也促使他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些年发生的事情,想要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想法,想要郑重地回应蓝忘机的这番深重的情意。这也是河流篇里极重要的一次情节推进以及爆发。

 

哈哈哈很喜欢这里对于友情和爱情的界定,简单粗暴,也足够真实。纸人实验让魏无羡明白了自己真正的心意,观忘羡手札让魏无羡内心震动,及至共情他终于明了这是怎样的一份爱,“前一世的种种,在这样一份爱面前,似乎都不算什么了,也许上一世的劫难,就是为了得到这样一份爱呢?值得了。”——此生不枉了,这份感情被纷纷世事温柔心事推动至此处,蓝忘机是魏无羡的救赎,魏无羡亦是——至此,两个人的生命轨迹终于因爱温柔地合到了一处。

 

如阿草老师所言,番外文题河流是指魏无羡身死后的十六年时光。逝者如斯,时间最是残酷无情的,多少事多少情会随岁月的流逝消耗殆尽,像逝水那样一去不回,而何其有幸的是蓝忘机待魏无羡的这份心意经年不变,献舍回归的魏无羡终于明白,他待蓝忘机也是一般的心思。何其有幸,我一直一直在这里,你也许再不会回,但只要你愿意来。

 

河流篇的最后,他们终于相拥,终于情意相通,相通的情意温柔了十六年漫长而孤单的岁月啊。

 

终于冰河消融,两心相知。终得圆满。

 

——终于,不再孤独。

 

真好。

 

 

【忘羡之外】

这是一篇陈情令汪叽中心的文,直白地说是人人都爱二哥哥,其实也是通过很多人来写蓝忘机,如蓝曦臣、蓝启仁、蓝思追、原创人物娴姨、蓝樾等等等等,不一而足。以蓝曦臣、蓝思追为例,蓝曦臣视角下的蓝忘机是需要保护的弟弟,是在很多时候很可爱的弟弟,他会因自己不及兄长会说话惹叔父责备而嘀咕埋怨,会在无意识时跟兄长乖巧撒娇……对思追而言,蓝忘机如兄如父,从有记忆开始带领他长大,如魏无羡所见是宽严相济的师长,让人艳羡。甚至也通过魏无羡写蓝忘机,乱葬岗受薛洋刺激险些入魔,清醒后的蓝忘机连道三声“我不如他,我不如他,我不如他!”,记得当时有评论是说此文“无一字是魏婴,却字字是他”,我深有同感。等等等等。蓝忘机的形象从未如此生动跃然纸上。

 

而角色是相互成全的,在衬托蓝忘机的同时,他们本身同样熠熠生辉,比如问灵里的蓝曦臣温和睿智,神韵内敛,是支撑着一个大家族的领导者,俨然是一宗之主的气度;再比如思追的主线是成长,在姑苏蓝氏,在蓝忘机的护佑下小心翼翼地长大,渐明事理通人情,修为在大比数一数二,长成周正的翩翩少年郎。甚至随着情节的开展还看到了姑苏蓝氏仙府屹立百年的根骨,是它该有的样子,真是很奇妙。

 

阿草老师的问灵真的是极好地填补了阿令甚至原著这十数年的空白,并在原作基础上更加瑰丽丰满,实在是佳作!佩服!许多世事在我这个即将迈出象牙塔的年纪并不能全然领会,于情于理,阿草老师的这篇文都让我有了许多思考,这是极珍贵的。

 

啊啊啊认认真真地码了两个小半天字,emmm码字诚不易,阿草老师您辛苦啦!

 

感谢再感谢,顿首再顿首!!!爱您 @阿草  @阿草  @阿草 

 

最后祝阿草老师工作生活皆顺心呀,笔芯!!!

 

以及继续期待后续番外哈哈哈哈~(咳咳。


END

 

 

 


评论(10)

热度(121)